2024年,电动重卡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?
“内卷”、跑长途、车价“跳水”、大电量重卡成主流、充电重卡“回归”主流……众多的变化中,车价“跳水”,成为行业最深刻的记忆,大电量电动重卡的规模化运营成为场景运营最大的变化。
也正因为车价的“大跳水”,大电量电动重卡的购置成本大幅下跌,才开启了规模化运营。
大电量电动重卡大规模运营,相对电量较少的电动重卡虽占比下降,但销量依然在增长,并没有被淘汰。据绿色重卡调研了解,如今市场上的电动重卡搭载的动力电池容量各不相同,从282kWh-729kWh都有交付,这对运营商来说,选择多了,最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场景运营的电动重卡呢?(本文电动重卡运输是指合法合规的标载运输)
场景需求决定电池电量
电动重卡经过数年的发展,集中应用于短倒运输领域,现在正积极试运营“跑长途干线”,运营场景多样复杂。
限于技术的发展,电动重卡的续航里程备受争议。众所周知,车辆电量大续航里程高,但动力电池的重量也相对较重,以300kWh的动力电池为例,其重量大约是1875kg,加上电池框架,重量绝对超2吨。(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按照160Wh/kg算,大约是6.25kg/kWh)。
国内法规要求,车辆总质量是固定的,在合法的前提下,动力电池重量越重,运载的货物越少,用户的收益也相对减少(国内运输价格是按照运货量与运距来计算的),如何平衡动力电池的电量大小与运输货物的比例,以达到最佳收益,成为运输企业关注的焦点。
由于电动重卡运营的场景绝大部分是有计划性的运输,是可以精准的测算出运输距离,进而可根据运输的效率以及车辆的基本能耗值,较为确定地测算出需求的电量,进而选择适合自己运输场景的电动重卡运输。
以绿色重卡测算的一条惠州至合肥的干线运输为例(油转电方案),全线运输距离全长1270公里,年运输货量为22万方(轻泡货),按140方一车计算,一天运输的车次约为6车次(一年按300天运输计算),按中途充电3次计算,每段距离为大约317.5公里,选车的续航里程为350公里左右较好,按照1.3kWh/km计算,可选择423kWh电量的电动重卡,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用车成本。(具体的方案数值涉及商业价值,保密,请见谅)
在以上干线运输中,电动重卡的电量并非越大越好,而是适合才是最佳选择。
又以另一条港口短倒运输为例,其运输距离在30公里之内,需要24小时不停地运输,这从TCO(总成本)考虑,可选择电量相对较小的电动重卡运输,如282kWh的电动重卡,从而降低车辆购置成本,实现降本增效。
在区域短倒或者跨城配送方面,运输距离在100-200公里左右,可以选择350kWh的电动重卡运输,从而实现较为理想的成本核算。(具体的核算需要具体分析)
在矿山运输领域,由于是重载运输,运距在10公里之内,这个时候可采取相对较小的电量,以达到最大运输量,以实现经济效益。
车企的布局与行业共性需求
电动重卡的运输场景多样性,决定选择最佳的续航里程的电动重卡也同样多元化,这对于电动重卡主机厂来说,无法提供如此多的车型以供市场选择,那主机厂将会为市场提供哪些电量的电动重卡呢?
绿色重卡通过走访调研,综合主机厂、运营商以及充换电生态企业的意见,400kWh-600kWh区间是2025年的主流电量区间。400kWh的电动重卡用于中短途运输,600kWh应用于中长途运输。
小结
随着电动重卡技术的提升与运营商业模式的成熟,电动重卡替换传统重卡运输的进程在加速,应用电动重卡运输已是大势所趋。
电动重卡运营商如何选择合适电量的电动重卡运营,更需要做好前期调研与测算,以控制投资风险。购置电动重卡的成本主要在动力电池电量的选择上,选择适合自己场景需求的电动重卡才能达到最佳效益。
400kWh-600kWh电量的电动重卡能成为2025年电动重卡市场的最佳电量选择吗?